关于开展2024年“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2024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围绕“保障权益防风险”年度主题,联合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提升公众金融素养和在基金行业内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相结合,以教育活动为切入点、金融为民为出发点,积极展现基金行业机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的新形象新风尚,不断完善基金惠民利民措施,提升基金服务质效。
我们以“金融为民谱新篇,守护权益防风险”为活动口号,普及反诈防非常识和理性投资知识,重点突出防范非法金融活动侵害等方面宣传,提升投资者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另一方面,面向机构内部和从业人员大力培育和弘扬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开展诚信建设,推动基金行业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次浦浩投资将以真实案例为蓝本,帮助投资者了解投资中的那些“坑”。

案例1:投资虚拟币骗局
典型案例:2024年2月7日,受害人(50岁)在网上认识一自称做金融业务的男性网友,对方告知受害人可以带其做国际比特币投资,随后受害人按照对方指引在一名为“AMATAK”的网址上陆续投资百万余元人民币购买USDT。3月14日,受害人准备提现时发现需额外交付高额税费,怀疑被骗遂报警求助。
关键词:网络引流、虚假交友、虚假投资、虚拟币。
受害对象:喜欢跟风、冒险投资的人员。
防范要点:你在交友,他在引流。网友推荐陷阱多,非正规渠道来源的投资要警惕。
案例2:大师带炒股骗局
典型案例:2024年3月25日,受害人(44岁)添加了一个自称可以教学炒股的人微信为好友,对方让其下载了一个聊天应用(APP1)并让其加入一个投资的聊天群组,在聊天群组内,对方指引其下载了一个投资平合(APP2),随后在该投资平台内按照对方的引导转账给指定的银行账户进行充值,后续其在投资平台内买入对方告知其的几只股票,因平台内确实会显示实时收益,故其没有察觉被骗。4月2日,受害人想卖掉股票的时候发现不能卖出,该投资平台手机为提示为异常软件,其察觉被骗后报警。
关键词:大师炒股、虚假投资。
受害对象:喜欢跟风、冒险投资的人员。
防范要点:网络大师十有八九是骗子,非正规渠道来源的投资要警惕。
案例3:陌生电话骗局(FaceTime)
典型案例:2024年3月24日,受害人(30岁)在办公室接到通FaceTime电话,对方自称是银监会的工作人员,称受害人有银行信贷,不取消会影响征信,受害人信以为真后,输入了对方在电话中口述的网址,并在该页面上按照对方提示依次转账到银监会安全账户。随后对方让受害人在其他平台贷款,受害人按照对方指示贷款后,然后对方先后口述了三个手机号码(支付宝账户),让受害人注册并登录快手账号,进行实名认证后再绑定支付宝账户充值,后发觉被骗报警,被骗50万。
关键词:FaceTime来电、个人信息泄露、冒充电商或机构。
受害对象:FaceTime用户。
防范要点:FaceTime来电要警惕,遇到征信或平台扣款要通过官方渠道核,不要轻信陌生来电。
案例4:陌生来电骗局
典型案例:2024年4月10日中午,受害人(77岁,和老伴居住)接到一个自称是深圳网络中心的电话。对方称受害人于3月20日在海南三亚开了一个电话卡,一天内发布了12000条募捐的虚假广告,随后对方将电话转到“三亚公安局”。“三亚公安局民警”告知受害人其名下一张工商银行卡内有500多万的诈骗所得,要求其购买一部新的手机并下载了名为“飞鸽”的远程控制软件。从4月14日起,受害人按照“三亚公安局民警”要求,将钱转到安全账户用于监管,共计转账70余万元。直至4月17日民警上门,受害人才发现被骗。
关键词:个人信息泄露、陌生电话、冒充公安、被骗时间长。
受害对象:以75岁以上老人为主,大部分人不与子女一同居住。
防范要点:子女要提醒老年人“陌生来电要警惕,遇到麻烦不要慌,及时联系家人或求助身边朋友”,尤其是分居老人,要常电话问候、常见面探望。
案例5:虚假贷款骗局
典型案例:想在网上申请50万元贷款,一名其自称是某银行的工作人员加受害人为微信好友,对方说可以帮受害人做低息贷款。于是,对方发给受害人一个二维码要求添加客服后按照客服要求,受害人自己垫付资金做流水提升自己的流水额度。受害人做流水后,对方称受害人垫付资金过的流水被冻结了,需要继续转账解冻资金,后发现被骗,损失125万。
关键词:虚假广告、主动添加好友、二维码引流、刷流水。
受害对象:急需借钱“慌不择路”的人群。
防范要点:如有贷款需求,请通过正规渠道办理。正规机构在放款之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我们在这里再次提醒大家,投资请擦亮双眼,依法理性开展基金投资和维护自身权益:
1.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和账户信息,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家庭成员、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
2.不轻信他人,不点击不明链接、不贪图小利,绝不出售、转让、出租、出借或购买银行卡、支付账户等,若发现以上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3.将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设置复杂程度较高的密码;任何时候都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及其他形式动态密码。
4.接到熟人请求发送的转账信息,或询问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时,务必要通过电话、视频通话进行核实确认;避免在与移动支付软件绑定的银行卡中存放过多资金以便分散和锁定风险。

|